韩国、中国、柬埔寨、蒙古等亚洲国家将加强林业合作以防治荒漠化。
5月7日,韩国山林厅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在仁川松岛共同举办了亚洲地区工作研讨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为了防治因森林的过度开发及滥用而引发的荒漠化现象而设立的国际环境公约。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并称联合国三大环境公约。
5月7日,韩国山林厅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在仁川松岛共同举办亚洲地区工作研讨会。图为与会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山林厅)
40多个亚太地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的9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为期三天的工作研讨会。会上专家对荒漠化现象严重的亚洲国家的报告书进行审阅,并进行了相关培训与讨论。
山林厅海外资源合作官李昌载称,“一直以来,韩国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韩国将基于本国的山林绿化经验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项目。”
5月7日,柬埔寨山林研究所在柬埔寨金边挂牌开放。(图片来源:山林厅)
同天,柬埔寨山林研究所在柬埔寨金边挂牌开放。该研究所作为山林厅在柬埔寨的“山林复原及山林研究设施建设项目”的一个环节,于2012年3月动工。
柬埔寨山林研究所可以帮助柬埔寨应对气候变化和对加速退化的森林进行复原。同时,在育苗场中培养优秀树种并且向政府、企业、居民普及。通过该研究所有望提高气候变化应对及林业领域开发力量。
5月7日,山林厅海外资源合作官李昌载(中间右侧)与柬埔寨林业局局长陈金顺(中间左侧)在柬埔寨金边共同主持“第三届韩国-柬埔寨山林合作委员会”。(图片来源:山林厅)
与挂牌仪式同时召开的“第三届韩国-柬埔寨山林合作委员会”上,双方针对韩国企业的造林投资合作、REDD+试点项目促进、山林研究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
山林厅海外资源合作官李昌载称,“之前,两国的林业合作在官方和民间都进行的非常活跃。希望这个山林研究所能够成为两国林业合作的基地。今后,我们还会扩大湄公河流域的山林复原、REDD+试点项目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项目。”
山林厅海外资源合作官李昌载(右)与柬埔寨林业局局长陈金顺在“第三届韩国-柬埔寨山林合作委员会”后握手。(图片来源:山林厅)
山林厅还在中国内蒙古戈壁沙漠达1200多公顷的沙漠地区种植了共计320万棵的沙漠杨柳和白杨树。该地区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地区。
山林厅国际合作负责官崔英泰表示,“今后还将持续对民间合作项目进行支持,以防治中国的荒漠化和沙尘暴。也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改善中国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山林厅在中国内蒙古戈壁沙漠种植了共计320万棵的沙漠杨柳和白杨树。(图片来源:山林厅)
此外,山林厅在印度尼西亚和蒙古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和山林研究项目。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韩国从2007年起进行“韩国蒙古绿地造林项目”,旨在帮助荒漠化已经达到国土面积70%的蒙古防治荒漠化。该项目包括在伦苏木地区和戈壁沙漠种植白杨树并运营育苗场。到2016年,将在该地区造林3千公顷。
韩国从2007年起进行“韩国蒙古绿地造林项目”,旨在帮助荒漠化已经达到国土面积70%的蒙古在伦苏木地区和戈壁沙漠进行造林。(图片来源:山林厅)
KOREA.NET记者孙智爱
jiae5853@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