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记者团

2024.12.30

用其他语言查看这篇文章
  • 한국어
  • English
  • 日本語
  • 中文
  • العربية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 Pусский
  • Tiếng Việt
  • Indonesian
高云基教授(右)与周梓潼在《山河静樾》展览现场合影留念。韩宣网名誉记者徐傲 摄

高云基教授(右)与周梓潼在《山河静樾》展览现场合影留念。韩宣网名誉记者徐傲 摄



      韩宣网名誉记者徐傲 来自中国

      12月25日下午2点,在首尔钟路区仁寺洞的Gallery insart画廊,举行了艺术展《山河静樾》开幕式。中国画家周梓潼和韩国诗人兼文学学者高云基出席,畅谈了作品故事和背后韩中艺术合作的理想,引来台下听者的掌声。

      艺术展《山河静樾》是一个以四季为线索,将中国山水画的水墨韵味与韩国诗词的情感力量巧妙结合的跨文化合作。而我对于背后两国艺术家的创作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幕式结束后我采访了策划此次展览的两位艺术家周梓潼和高云基。

      周梓潼,中国画家,中国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2019年起来韩国留学深造。说起今天开幕的展览《山河静樾》,她感到非常自豪。

      她表示,《山河静樾》是在韩国举办的首个个展,展览以仿古山水到青铜拓片NFT艺术为脉络,旨在通过艺术语言促进韩中文化艺术交流。此次展览是她作为画家和策展人角色转变的体现,更是跨文化对话的一次深度尝试。

      对于她和高云基教授的合作,我很好奇这份灵感源自哪里。她表示高云基教授不仅在史学方面造诣颇深,同时也是韩国诗坛耕耘40余年的文学大家。在展览准备期间,经过多次商讨,最终以“四季”的形式去呈现文化融合下的韩中艺术。另外,《山涧行吟图》是以诗作为灵感,描绘了在高云基诗集作品中回望过去、期盼未来的情感,也表达了周梓潼对高云基的尊敬与艺术创作的致敬。

      而被问到身在异国他乡进行从创作到展览的感受,周梓潼对于韩国的艺术创作环境大为称赞,她认为无论是艺术的国际化高度还是对艺术的包容度上韩国的艺术都氛围非常好。能给青年艺术家的发展空间都很大,特别是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观众多样性的反馈,这也提体现了艺术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性。

      谈到未来在韩国的创作计划,周梓潼表示,将创作聚焦于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合作。我始终怀揣着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创新与融合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让其在韩国这样的多元文化语境中不仅是‘照着说’,更能实现‘对话与共鸣’。

中国画家周梓潼是本次《山河静樾》艺术展中山水画作者。结束采访后她在自己的画作前拍照。韩宣网名誉记者徐傲 摄

中国画家周梓潼是本次《山河静樾》艺术展中山水画作者。结束采访后她在自己的画作前拍照。韩宣网名誉记者徐傲 摄



      高云基,韩国诗人,1983年踏入文坛后活跃至今,同时作为一名文学学者他也是汉阳大学文化内容专业教授。对于今天的艺术展他表达了非常积极的态度。

      高云基教授首先谈起《山河静樾》艺术展的独特之处。他表示《山河静樾》不拘泥于一个绘画展,在这里能够领略文化内容的宽广世界。同时这是周梓潼用笔功创造的自我世界,这是她步入画家队列的代表作。

      我向高教授问起作为文学学者曾经鉴赏过中国文学,这次看到周梓潼的中国式山水画有何感想。他认为这些作品很自然地连接起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并且不只停留在想象阶段而是把“实景山水”的特征充分的表现出来。

      高教授这次以诗人身份参与了《山河静樾》的创作,自己所作的韩国诗与中国山水画如今同台展出。谈起这些诗如何变成画,高教授说,“诗浮现于此处的生活之上,这是韩国的现代”,这是我以往的经验。而周梓潼能进一步把它带入山水画,作为东方世界观的“物我一体”也能跃然纸上。物我一体的世界在过去只能用言语(诗)来表达的,现在则得以具象化的展现出来。

      当被问及对未来韩中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前景时,高教授还是以本次展览为具体事例作了解释。观察周梓潼的发展经历,她先在中国作为画家磨练基本功,来韩后对韩国文化进行有深度的学习,了解了文化内容的体系后便可以开启韩中艺术合作新的赛道。文化实体一直是在那里的,以何种媒介发扬却更为关键。她现在已经能够把媒介作为了自己的生产力。

艺术展《山河静樾》的海报和展览部分内容。图片来源:周梓潼提供

艺术展《山河静樾》的海报和展览部分内容。图片来源:周梓潼提供



      *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xuaiy@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