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宣网名誉记者
白若晶 来自
中国
4月27日,我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韩国电影的情况和韩中电影交流》线上讲座,主讲人是韩国庆星大学校艺术大学电影系姜乃碤教授。姜教授同时兼任韩国电影学会学术理事,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韩中电影比较研究。
虽然平时经常看韩国电影,但我并不了解韩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姜教授在一个小时的讲座中,快速勾勒出韩国电影的发展脉络,点明每个时期的电影风格和代表作品,是一节很有效率的韩国电影入门课。我希望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课堂笔记和姜教授推荐的观影清单。
《义理的仇讨》(1919)被认为是韩国的第一部电影,其后是《阿里郎》(1926),可惜都已经找不到影像了。韩中电影的交流从两国电影发展之初就开始了。姜教授认为韩国男演员金焰(1910-1983)可说是架起韩中电影桥梁的第一人。金焰出生于首尔,幼年随参与韩国独立运动的父母移居中国,后来与中国著名女演员秦怡结婚。金焰在中国参演了大量中国导演制作的电影,例如《野草闲花》(1930)、《大路》(1934)和《长空万里》(1940),是中国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男星。
《自由夫人》(1956)是韩国1950年代的代表影片。图片来源:电影振兴委员会
《自由夫人》(1956)是韩国1950年代的代表影片,表达了美国大众文化通过韩战进入韩国后,韩国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自由文化的碰撞,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进入1960年代,韩国开始与香港进行大量电影合作,出现了韩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异国情鸳》(1957)是韩国与香港合拍的第一部影片,也是韩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彩色电影。之后,韩国和香港共同制作了《妲己》(1964)、《天下第一拳》(1972)和《女先生》(1972)。
《异国情鸳》(1957)是韩国与香港合拍的第一部影片,也是韩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彩色电影。图片来源:电影振兴委员会
越南战争爆发后,韩国进入了饱受独裁政府压迫的1970-80年代。这个时期的电影发展缓慢,充满逃避现实的悲伤情愫,代表作品是《星星的老家》(1974)、《冬天过客》(1986)和《漂亮的我们的青春》(1987)。
进入1990年代,随着韩国民主主义浪潮的高涨和韩国全球竞争力的加强,出现了《南部军》(1990)和《青年:全泰一》(1995)这样的反思性作品。
韩国电影《胜利号》(2020)剧照。 图片来源:电影振兴委员会
2000年之后,韩国电影迅猛发展,关注社会问题,真实反映大众欲望,充满了自由的个性化表达。例如,《小偷家伙》(2012)、《鸣梁海战》(2014)、《出租车司机》(2017)、《1987》(2017)、《极限职业》(2018)、《南山的部长》(2020)和《小说家的电影》(2022)。自1919年《义理的仇讨》诞生,百年之后的2020年,《寄生虫》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韩国电影。近年,韩国电影开始挑战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科幻片,最具代表性的是《胜利号》(2020)。
姜教授尤其谈到2014年签订的《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对韩中影视业交流的积极影响。例如,FTA《附件8-B》约定,两国将对依据该协定制作的韩中合拍电影给予国产影片的所有权益。此外,两国也对合拍电影相关的人员和器材入境提供关税免除等各种便利。
在与讲座听众互动的时候,姜教授认为电影是超越政治的艺术。通过欣赏不同国家的电影,人们可以彼此学习,求同存异,最终获得心灵的安宁和自由。
*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xuaiy@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