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记者团

2021.07.02

用其他语言查看这篇文章
  • 한국어
  • English
  • 日本語
  • 中文
  • العربية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 Pусский
  • Tiếng Việt
  • Indonesian
在仁川中华街的炸酱面博物馆。图片来源:炸酱面博物馆

在仁川中华街的炸酱面博物馆。图片来源:炸酱面博物馆


       韩宣网名誉记者白若晶 来自中国

       炸酱面不是一种中国料理吗?它怎么变成了韩国超有人气的国民饮食了呢?韩国的炸酱面与中国的炸酱面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如果有机会来仁川,不妨抽出40分钟去参观一下韩国唯一的炸酱面博物馆。

       炸酱面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家叫做“山东会馆”的中国餐厅。仁川古名“济物浦”,是朝鲜与中国、日本通商的重要港口。19世纪末济物浦开埠时期,因为济物浦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很多中国移民从山东半岛涌入济物浦,其中不少人在济物浦的码头做劳工。祖籍山东的于希光也是移民中的一员。

       1908年,22岁的于希光在济物浦的华侨聚居区创立了名为“山东会馆”的餐厅,为码头工人制作物美价廉的乡土料理。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为了庆祝中华民国的诞生,于希光特意请山东出身的工匠将“山东会馆”翻新设计成山东地区常见的中国式建筑,并更名为“共和春”,寓意革命春风吹遍中华大地。

       1948年,华侨王松山在中国传统炸酱面使用的“甜面酱”上添加了焦糖酱,首次开发出适合韩国人口味的新款炸酱面,被公认为韩式炸酱面的诞生。1960-1970年代,为了应对大米不足的问题,韩国政府开始推行“混粉食奖励运动”,韩式炸酱面也因此迎来发展的全盛期。1983年,“共和春”因经营困难倒闭。2006年,“共和春”所在的古建筑被指定为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第246号。2012年,这座中国风的古建筑变身为炸酱面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坐落在仁川中国城的炸酱面博物馆,从仁川站出站后步行可达。博物馆有两层、6个展室,分别介绍了韩国华侨史、炸酱面的诞生、1930年代“共和春”餐厅内景、1960年代“共和春”厨房内景、1970年代炸酱面全盛期和成为韩国文化符号的炸酱面这几个主题。展板均配有中文说明。

图为韩式炸酱面。图片来源:iclickart

图为韩式炸酱面。图片来源:iclickart(根据版权法,图片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复制)


       在中国,通过电商平台也可以方便购买到韩国品牌的炸酱拉面,常见的品牌有三养(SAMYANG)、八道(paldo)、不倒翁(OTTOGI)、农心(NONG SHIM)等。做成方便面的炸酱拉面也衍生出更多口味,买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翻炒面条或加入更多辣酱。我自己觉得中国炸酱面比韩式炸酱面更咸、味道更厚重,韩式炸酱面有点儿偏甜。大家也可以买来尝一尝,比较一下两国炸酱面不同的味道!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lvzhen@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