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记者团

2020.11.10

用其他语言查看这篇文章
  • 한국어
  • English
  • 日本語
  • 中文
  • العربية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 Pусский
  • Tiếng Việt
  • Indonesian
《国际市场》电影海报。图片来源:电影振兴委员会

《国际市场》电影海报。图片来源:电影振兴委员会


       韩宣网名誉记者李松 来自中国

       电影《国际市场》,讲述了经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尹德秀与他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一生的故事。主人公尹德秀经历了幼年丧父,与妹妹走散,险象环生,自学成才等一系列遭遇和挫折,颠沛流离不断拼搏的一生。这些都是电影中最常见的主题,却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导演尹济均很注意对环境细节的刻画,而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变迁的大时代对故事中人物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韩国电影出色的特效制作和与故事相得益彰的宏大场面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着亚洲电影的顶尖水准。不过这样的大制作和大场面鲜有定位失准,很少会令观众感到疲劳和厌倦。


       整个影片采取倒叙的手法,回望多年前尹德秀的艰难人生历程,尹德秀长兄为父,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东方式价值观贯穿影片始终,也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尹德秀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为了供养弟妹上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德国挖矿,后来自学考取海洋大学,但是为了盘下姑姑的店铺和妹妹嫁个体面的人家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到越南战场运送物资。几次大难不死之后,他虽然留下了腿疾,但是换来的是全家人幸福和睦的生活。电影将韩民族自身的苦难与变革出色的融入到了人物事件的节点,使电影不仅犹如一部韩国的近现代史,那为了承诺与羁绊,拼搏奉献的一生,更将爱情与亲情形成了电影在情感上强而有力的共鸣,黄政民所饰演的德秀所承载面对的不仅是一种如父如兄伟大的爱,更担当起了一个家庭的脊梁,这是一部属于平民的史诗。他的这种牺牲精神可能也是现今社会稀缺的,优秀的韩国传统文化绽放的迷人光芒是影片正能量与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釜山国际市场。 韩宣网名誉记者 李松 摄

釜山国际市场。韩宣网名誉记者李松 摄

       釜山国际市场所在的新昌洞是朝鲜时代有草梁倭馆的地方,这个地域与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国际市场的最初交易始于光复之后,当时主要以战败日本人的残存物品与从海外归来的同胞物品交易为主,直到1948年,在此才正式建立市场,并命名为自由市场。

       1950年美军进驻釜山,随之而来的是美军带来的一系列军需物资,这些物资与原有的日本产、韩国产物资等聚集在一起,在这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得名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在1950~196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繁荣,从韩国战争的救援物资到美军部队流出的军需物资,再加上从香港和澳门等地进口或走私的物品,可谓真正的国际市场,一直到20世纪80 ~90年代,国际市场还依然以日本电子产品销售而文明海外。

釜山国际市场。韩宣网名誉记者李松 摄

釜山国际市场。韩宣网名誉记者李松 摄


       国际市场的意义不仅仅是彰显一片区域经济的壮大和崛起,更在于一个国家的自强不息。显然《国际市场》这部影片是韩国民众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艰辛、有辛酸、有痛苦、有挣扎。因为他们走出了那段艰辛的岁月,所以他们才能坦然面对今天的荣誉,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念,活得比以前更好。这种民族性的正能量价值观值得每个人学习和珍惜。

       电影《国际市场》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他对父亲的承诺,对姊妹的执念,对爱情的追求,对友情的珍惜。在韩半岛的历史剧变中,尹德秀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却执着地信守着对家人和自己的承诺,以个人的牺牲换取了整个家族的幸福。人的一生,充满无数未知的可能。尹德秀没有忘记父亲的诺言,他一直努力挣扎着赚钱,目的就是希望实现父亲的遗愿,人终究有自私的一面,但在尹德秀眼里,自我是被遗忘的,唯有家人才是他几次罹难活下去的信念。漫步在釜山这座城中,你处处都能找到像电影主人公尹德秀这样的男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釜山这座城以它独有的坚毅倔强,处处重现着现实版的电影《国际市场》。这也许就是经历1950年朝鲜战争之后,釜山作为当时的临时首都能够带领大韩民国历经汉江奇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所在。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lvzhen@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