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记者团

2018.08.09

用其他语言查看这篇文章
  • 한국어
  • English
  • 日本語
  • 中文
  • العربية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 Pусский
  • Tiếng Việt
  • Indonesian
700_chinesereporter_20180809.jpg

韩国传统国粹艺术板索里表演。图片来源:韩宣网



韩宣网名誉记者赵亚东 来自中国

      提起京剧,在中国人无人不晓、甚至会哼上几句。一些“老外”也知道,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国粹。
     
      如果我问您:韩国也有被称为韩民族京剧的国粹,您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韩国的国剧 - 板索里Pansori,韩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几百年来深受喜爱,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象征意义,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今年年初的平昌冬奥,还是韩国一些文艺庆典、大型活动,以及韩国驻全球各文化院等一些韩国传统文化展示,绝对少不了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板索里吧!

      板索里为韩语Pansori音译,意思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表演形式一般由二人合作,一人演唱、另一人根据节奏敲打鼓点。据介绍,板索里出现于18世纪,源于全罗道,流行于韩半岛和中国东北等朝鲜族居住区。

      我第一次知道板索里,是通过韩国广播公司(KBS)的“漫话国乐”节目,但“只闻其声”、没有具体概念。第一次看板索里,是在央视青歌赛上,来自延边的朝鲜族选手崔丽玲表演了《板索里春香传中离别歌》,让我和中国观众第一次领略这门经典的艺术。身着韩服的歌者、伴奏,如泣如诉的表演了离别歌:也许很多中国观众听不懂歌词,但还是听出了春秋的悲伤,也深深为之动容。

      我被崔丽玲的表演深深打动,立即查阅她的资料,得知她是中国的板索里传人,也是韩国第一个板索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700_2_chinesereporter_20180809.jpg

我在驻上海韩国文化院现场观看板索里表演。图片来源:赵亚东



      此后,我被这门来自韩国的国粹所吸引,开始了解这门艺术。板索里表演,唱歌人在鼓手伴奏下,适当地唱、说和表现动作来讲述戏剧性的长篇故事。观众也有担任的角色,在台下边听歌,边在适当的场面说出“好”、“不错”、“唱得好”等助兴词;鼓手和观众一样,利用丹田之气发出沉稳的声音,来适当地迎合节拍和故事情节。板索里中有“一鼓手、二名唱”和“一听众、二鼓手、三名唱”的说法,强调了观众、鼓手和艺人的角色和重要性。这与我们中国的京剧等戏曲讲究台上表演、台下看的模式完全不同,与观众有更紧密的互动,也就更容易抓住观众的心。

      板索里历史上共流传有十二部作品,流传至今完整的作品只有五部,其中《春香歌》流传最广,被认为是板索里中文学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这些名曲都描写了大家熟悉的故事,表演的时候,艺人会根据现场的氛围,表演其中的一段。在韩国,有的艺人还演唱整个故事,这样表演时间长达八个小时。近几年,韩国国乐界还试图把板索里改编成适合现代人口味的作品。

      为让更多人了解韩国传统艺术,韩国驻上海文化院经常举办板索里表演。每次观看现场演出,都会让我和观众随着表演者情绪起伏,仿佛看到春香,梦龙,沈青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就在眼前、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也都深深被韩国这一传统文化所折服。如果有机会,你也赶紧来试试吧,让我们一起关注、体验韩国的“京剧”——板索里!

      xuaiy@korea.kr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将对韩国的热情和爱与韩宣网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