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6.06.22

1461年出版的用韩文解释佛经的书《楞严经谚解》所使用的韩文金属活字。

1461年出版的用韩文解释佛经的书《楞严经谚解》所使用的韩文金属活字。



记录着从第一代王太祖到第二十五代王哲宗的425年历史的《朝鲜王朝实录》、主管王命的承政院每天记录相关文件与事件的《承政院日记》、从1792年到1910年记录国王动静与国情的日记《日省录》……
朝鲜是留下无数条记录的“活字的国度”。

1403年,第三代王太宗制作朝鲜最早的金属活字“癸未字”后,朝鲜历代王制作出了数百万件活字。

1772年铸制的铜活字“壬辰字”。

1772年铸制的铜活字“壬辰字”。

朝鲜第22代王正祖于1796年铸制的铜活字“整理字”。

朝鲜第22代王正祖于1796年铸制的铜活字“整理字”。



“活字的国度,朝鲜”展览于21日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幕。通过此次展览,博物馆收藏的在15世纪铸制的韩文金属活字30多件与从中国进口的木活字32万多件,在17-20世纪制作的金属活字50多万件等,共有82多万件朝鲜时代活字将与观众见面。

朝鲜第22代王正祖在1796年制作出了多达30万字的活字“整理字”。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参考在1790年-1791年从清朝进口的32多件木活字。这些木活字被认为是在中国制作的活字中最古老的。

展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展示着在朝鲜时代政治与文化史上活字制作与使用的意义。展区中央重点展示朝鲜时代的活字,周围展示保管活字的柜子与抽屉。

正祖在1796年铸制“整理字”的过程中,为了参考从中国进口的木活字。

正祖在1796年铸制“整理字”的过程中,为了参考从中国进口的木活字。

17世纪朝鲜时代,为分类、保管活字而制作的保管柜“卫夫人字欌”。

17世纪朝鲜时代,为分类、保管活字而制作的保管柜“卫夫人字欌”。

朝鲜第22代王正祖于1796年铸制的铜活字“整理字”的保管柜里的抽屉。

朝鲜第22代王正祖于1796年铸制的铜活字“整理字”的保管柜里的抽屉。



在展区中间放着长8米,宽1.5米的古老抽屉,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活字,其数目达5万5千多件。介绍博物馆收藏的活字与复原过程的视频、利用活字的成语接龙游戏、用3D打印机打印的活字复制品等各种资料会加深人们对活字的了解。

国立中央博物馆学艺研究官李宰定(音译)表示,“朝鲜统治者主导铸制活字,是朝鲜特有的现象。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感受一下当时活字制作有多么活跃,并感到这些活字是充分体现朝鲜卓越的铸造技术和书法美的艺术品。”

在国立中央博物馆常设展馆1楼高丽3室进行的“活字的国度,朝鲜”展览将持续到9月11日。

在国立中央博物馆常设展馆1楼高丽3室进行的“活字的国度,朝鲜”展览将持续到9月11日。



孙智爱 Korea.net记者
照片:国立中央博物馆
翻译:姜恩惠
jiae5853@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