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博物馆不只收藏韩国的文物,还收藏有一千六百余件亚洲地区的文物。
中央博物馆收藏的亚洲地区文物大部分是日本殖民时期收藏在朝鲜总督府(1910~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朝鲜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博物馆和曾经是大韩帝国皇室博物馆的李家王朝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包括从中国汉代古墓出土文物到近代日本美术作品等跨越数百年岁月的各种文物。
国立中央博物馆在28日到2015年1月11日之间举办‘收寻东洋——日本殖民时期亚洲文物的收寻与展示’,在展览中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文物的收集过程。
说到‘东洋’,我们想到的是‘东部亚洲或者整个亚细亚’,但其实这个单词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产物。19世纪后期,成功进入现代化的日本,为了对应欧洲列强所用的‘西洋’的统称,新创了‘东洋’一词。日本自称是‘东洋唯一的文明国家’,自诩是‘引领落后的东洋步入闻名世界的领导者’。
在此次特别展览中,展示了从日本的视觉角度出发看到的亚洲各国的历史以及当时的近代美术。展览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了包括半跏思惟像在内的共200件展品。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古代东亚:朝鲜总督府博物馆’,展示了朝鲜总统府博物馆自中国北京、满洲、日本九州等收寻而来的文物。第二部分的主题为‘西域美术:朝鲜总督府博物馆景福宫修整展’,介绍了国立中央博物馆的中亚藏品和它们的历史。第三部分的主题为‘佛教雕塑:李家王朝博物馆昌庆宫明政殿’,展示了李家王朝收寻的中国佛教塑像等。第四部分的主题是‘日本近代美术:李家王朝美术馆德寿宫石造殿’,展示了李家王朝美术馆收寻·展示的日本近代美术作品。
半跏思惟像,大理石,高度44.2厘米
此次展览的主要作品有国立中央博物馆馆藏的中国佛教雕塑等,其中的代表性展品有中国北齐时期(550年-577年)的大理石半跏思惟像,还有在中国河南地区出土的汉室水晶镶嵌四叶金属装饰,被断定为扶余文物的镀金铜面具装饰等。
大理石半跏思惟像是李家王朝博物馆在1914年购入的。这座大理石佛像是在佛教鼎盛的中国北齐时期制造的,在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雕塑中价值最高。位于正方形的底座中央的半跏思惟像完美地体现出了佛像面部与身体的简练和均衡感。
水晶镶嵌四叶金属装饰,青铜·水晶,9.4×9.0厘米
镀金铜面具装饰,扶余,长27.4厘米
水晶镶嵌四叶金属装饰是用青铜制成的,并且在装饰的中央和四片叶子上都打孔镶嵌了水晶装饰。水晶内部用石灰、墨和朱墨、金箔等做成了人物形象,这是它的一大特征。用镀金铜制成的面具装饰是在北满州地区出土的。这件文物被判定是扶余时期文物,在面具的后面还有可以穿绳子的小孔。
国立中央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次展览是从亚洲文物的收寻和展示的角度对日本殖民时期博物馆与美术馆历史进行了解的一次新的尝试”“能够还原当时文化政策的实际状况,加深对20世纪前半时期博物馆历史的理解”。
从11月3日开始游客可在国立中央博物馆分享处和公共处领取包含此次展出的文物和参考资料在内的、收录了148张插图的展示图录。
本次展览门票免费,每周一休馆。可登录博物馆主页了解详细内容:http://www.museum.go.kr/(支持9国语言)
Korea.net记者尹绍贞
照片提供:国立中央博物馆
arete@korea.kr
女子骑马像,7~8世纪,泥质塑彩,高38.5厘米
秋晴,松竹桂月(1876~1963),1933年,绸缎彩绘,121.0×144.0厘米
千佛图,6~7世纪,土墙彩绘,32.5×46.5厘米,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第18窟
佛碑像,北魏时期529年(永安2年),石质地,高109.5厘米
侦察,日名子实三(1892~1945),1934年,青铜质地,128.5×179.0厘米
佛头,大约是4世纪,灰泥质地,高14.0/12.1厘米,阿富汗
朝鲜总督府厅舍中央大厅腹壁壁画,和田三造(1883~1967),1926年
国立中央博物馆特别展“收寻东洋”官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