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2016.06.28

新西兰惠灵顿与奥克兰都会区从2008年开始使用基于韩国IT技术的交通卡终端系统。图为新西兰惠灵顿市乘坐公交车的市民们。

新西兰惠灵顿与奥克兰都会区从2008年开始使用基于韩国IT技术的交通卡终端系统。图为新西兰惠灵顿市乘坐公交车的市民们。


新西兰、马来西亚、蒙古、哥伦比亚……
这些都是已经引进或即将引进韩国型智能交通系统的国家。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引进手拿一张交通卡就可以支付所有公共交通费用的韩国型IT智能交通系统。

最先引进韩国型交通系统的是新西兰。广为人知的“T-money”著称的韩国智能卡于2007年10月分别在新西兰惠灵顿与奥克兰都会区接受了构建交通卡系统和结算代理项目订单。结果,2008年4月,惠灵顿市区400多辆公交车与250多个加盟店建立了名为“SnapperCard”的交通卡系统与支付系统结算服务。目前,惠灵顿与奥克兰都会区的大多数市民使用的SnapperCard的结算系统也由韩国智能卡负责。

这样的交通系统也可以在蒙古见到。蒙古的交通卡系统“U-money”的名称取自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是韩国智能卡在2014年9月接受的“智能乌兰巴托”项目订单的一环,于去年7月正式引进。此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改善乌兰巴托交通,引进新技术,建立公交管制系统及电子支付系统。目前行驶于乌兰巴托市区的两千辆公交车上安装了智能交通卡终端设备。

去年7月,蒙古乌兰巴托引进了韩国型智能交通系统。图为安装了“U-money”交通卡终端设备的公交车。

去年7月,蒙古乌兰巴托引进了韩国型智能交通系统。图为安装了“U-money”交通卡终端设备的公交车。


韩国驻蒙古大使吴松(音译)、韩国智能卡社长崔大成(音译)、乌兰巴托副市长巴图额尔德尼•图格池于2015年7月在乌兰巴托举行了纪念引进基于韩国型智能交通系统的“U-money”的剪彩仪式。

韩国驻蒙古大使吴松(音译)、韩国智能卡社长崔大成(音译)、乌兰巴托副市长巴图额尔德尼•图格池于2015年7月在乌兰巴托举行了纪念引进基于韩国型智能交通系统的“U-money”的剪彩仪式。



马来西亚也引进了韩国型交通系统。吉隆坡的公营巴士公司“RapidKL”在2011年引入了基于韩国型交通卡系统的运营管理系统和收费系统。目前,1500辆公交车正在使用包括适合当地公交情况和运输公司要求的公交终端、交通卡销售和充值的AFC解决方案。

韩国还为构建马来西亚的交通综合结算系统进行着咨询项目。从2015年到2017年,为期三年的此项目是由马来西亚陆地公交委员会(LandPublicTransportCommission)发出的订单,主要内容为以韩国的公交系统为基础将马来西亚的公交体系改善为综合结算体系。

马来西亚铁路将引进基于韩国技术的交通通讯系统。智能交通领域专门企业LGCNS于2012年接到了构建吉隆坡城市铁路(MRT)通讯系统的项目。此项目作为马来西亚政府2010年发布的“经济变革项目”的一环,目前正在城市铁路一号线长达51公里区间的31个地铁站进行施工。到2017年LGCNS将在这区间建设列车无线系统、办工用通讯、CCTV、广播、管制、安全设备等。

南美的哥伦比亚也引进了韩国型交通系统。2011年,LGCNS向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出口巴士运行管理系统(FMS)和收费系统(AFC),去年完成构建。目前运行在波哥大市区的7000多辆公交车与120多辆BRT(BusRapidTransit)和所有车站都设置了交通卡终端,并综合运行着统一的换乘系统。此项目将由LGCNS运营15年。

尹绍祯Korea.net记者
照片:韩国智能卡、LGCNS
翻译:姜恩惠
arete@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