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家记录院负责修复的19世纪巴基斯坦伊斯兰经典《古兰经》手抄本修复前(上)与修复后(下)。图片来源:国家记录院
韩宣网城南2月12日电(记者柳延敬)韩国的档案修复技术正成为新一波“韩流”,受到全球瞩目。从15世纪朝鲜王朝《太宗实录》到19世纪巴基斯坦伊斯兰经典《古兰经》手抄本,韩国国家记录院成功修复并复制了历经数百年风霜、褪色破损的历史档案。
上月7日上午,在位于京畿道的国家记录院城南分院修复室,三四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研究人员正全神贯注地修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东学农民革命记录档案。
他们小心翼翼地翻阅布满霉斑、纸张破裂的古籍,测量纸张的尺寸、厚度和酸碱度,并用画笔涂抹专用溶液。所有修复流程均由手工精细完成,以尽可能恢复受损和遗失的史料。
1月7日,在位于京畿道的国家记录院城南分院,研究人员正在修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东学农民革命记录档案的破损部分。韩宣网记者柳延敬 摄
截至目前,国家记录院已收到来自国内外150个机构共计98238页重要档案的修复与复制请求,并通过严格筛选,对其中71个机构的8650页档案提供了修复支持。其中包括《三一独立宣言书》、《朝鲜语大辞典》及《安重根断指血书》等珍贵史料。
去年,国家记录院更是成功修复了巴基斯坦政府收藏的19世纪伊斯兰经典《古兰经》手抄本。
这项修复工程历时约9个月,研究人员逐页拆解210页的古籍,对脱落的微小纤维进行分析,采用与原纸张厚度和密度相似的韩纸,并使用桤木果实煮制的天然染液加以染色,以修复残缺部分。此外,受损的封面则采用与原本特性接近的牛皮进行精细加工,并染色以尽可能还原原貌。
韩国国家记录院负责修复的19世纪巴基斯坦伊斯兰经典《古兰经》手抄本修复前(上)与修复后(下)。图片来源:国家记录院
国家记录院学艺研究官罗美善(音)表示,由于书页和书脊严重损坏,古籍已无法保持原有形态。我们尽量使用与原件材质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以确保档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干湿清洁技术去除档案表面及内部的污染物,提高可读性。
凭借此次修复成果,国家记录院荣获巴基斯坦政府颁发的感谢牌。巴基斯坦政府表示,国家记录院曾于2023年在当地为11个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开展档案修复技术培训,此次更是成功修复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此深表感谢。
2023年11月,在位于京畿道的国家记录院城南分院,摩洛哥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正在学习去除塑料胶带的修复技术。图片来源:国家记录院
随着国家记录院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提升,包括英国大英博物馆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有关机构希望学习韩国的档案修复技术。从2008年至2024年11月,已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537名专家在国家记录院接受档案修复及管理培训。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已与国家记录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国家记录院院长李庸哲表示,国家记录院凭借优秀的修复技术,持续接到国内外方面档案修复支持及技术培训的请求,相应的责任与使命也愈加重大。我们将继续肩负专业档案保存机构的责任,竭尽全力确保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
dusrud21@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