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在第一届迪拜国际人工智能电影节上,韩国导演权翰膝同时获得大奖和观众奖。图片来源: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韩宣网首尔8月1日电(记者吉奎英、李璟美)这里有一部既没有演员,也没有摄像机和计算机动画,仅凭人工智能软件来制作的电影。该片是名为《one more pumpkin》的恐怖电影,讲述了一对年过两百岁老夫妇的秘密。导演权翰膝凭借这部作品,在第一届迪拜国际人工智能电影节上同时获得大奖和观众奖,成为引领人工智能电影的先驱。在上月初举行的第28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上,权翰膝受到了特别提及,还作为韩国代表参加了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
7月23日,在首尔瑞草区工作室,接受韩宣网采访的权翰膝表示,就像YouTube正式开启了一人创作者的时代,我坚信在未来,不论是谁,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电影。
权翰膝毕业于中央大学电影专业,曾执导《The King of Backyard》(2018年)、《The Bystander》(2020年)、《Man of Na Manza》(2021年)、《Magical Nara : Prologue Teaser》(2023年)等多部影视作品。但作为新人导演,他所面临的现实艰苦且严峻。他发现,人工智能是一个突破口。因为使用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不为制作费用而苦恼,也可以无限展开想象力创作电影。权翰膝表示,我通过人工智能发现了一个可能性。为能够向前发展,比起固守原有的方式,我选择了新技术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电影《one more pumpkin》将韩国老夫妇、地狱死神、南瓜灯等,带有韩国色彩的背景和西方万圣节标志物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既怪异又恐怖的氛围。
权翰膝在文生图上输入摄像机镜头的焦距数、角度、照明、光圈值、景深等,由此抽取数百个图像后,编辑这些图像,通过影像呈现出一部电影。他表示,只要有电脑,就能制造出脑海中所想象的画面,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帮助创作者实现自由表现的一个创新工具。
图为导演权翰膝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电影《one more pumpkin》中的剧照。图片来源: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目前,部分电影节人士担心人工智能会给相关艺术领域造成威胁。对此,权翰膝斩钉截铁地表示,人工智能不是艺术的主体,它只是制作影片的工具。他强调,电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载体。就像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从黑白发展到彩色,从胶卷发展到数码一样,如今应将人工智能视为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权翰膝于去年创立了一家制作人工智能影像内容的初创公司Studio Freewillusion。这家公司运营着介绍全世界人工智能服务内容的平台——“AI-Kive”。而且,该公司正在开发韩国型人工智能视频模型。权翰膝的梦想不仅限于制作电影内容,而是提高人工智能的技术普及率及韩国文创内容的竞争力。
权翰膝表示,如今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全球电影行业都在尝试着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电影。为了不让韩国文创内容落后于他人,我们应该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这不仅需要艺术家和企业的努力,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继《one more pumpkin》之后,权翰膝的下一部作品为《Poem of Doom》(暂定名)。该电影将于近期公开,这也是世界首部人工智能音乐剧电影,是一直以来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的集大成之作。权翰膝表示,如果说《one more pumpkin》是探索人工智能可能性的实验性电影,那么《Poem of Doom》是将视听要素全部用人工智能体现的全新作品。
7月5日,在第28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导演权翰膝正在进行发表。 图片来源: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