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从接受援助的最贫国摇身变成了提供援助的国家。经历战争后在短时间内克服困难,实现经济发展,这是韩国固有的财产。
很多国家在关注韩国的经济开发经验。韩国为了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与知识,从2004年开始运营着“知识分享项目(Knowledge Sharing Program, KSP)”。
KSP项目一开始针对越南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国家进行,如今已扩大到全球50多个国家。记者采访KSP项目代表团长尹大熙先生(前国务调整室市长,嘉泉大学特聘教授),了解到了韩国的知识分享项目现状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作为KSP项目代表团长,在世界各地奔跑的韩国前国务调整室室长尹大熙说,“韩国应报答过去从外国得到的帮助”,为韩国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经验的知识分享项目赋予了意义。
-
退休后开始着手分享经济发展经验项目(KSP)的契机是?
我2008年退休后在大学教书。2009年偶然接到了前辈的电话,他说他需要找一个过去曾是经济方面高级官员出身的,沟通上没有问题的人。他建议我作为KSP项目代表团长去加纳。其实,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所以我直接去国立医疗院打了防疫针,准备出国。
当公务员时都没去过加纳,却在退休后与加纳当地官员进行了高层政策对话。我在他们面前发表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可他们没有什么反应。原来,他们都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出身的精英,已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进行过咨询,很了解那些理论。我说,发表内容仅供参考,有什么疑问尽情提出。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韩国如何解决的资金不足问题,因为当时他们知道方法却没有充分的资金。我想起了1970年代中期在经济企划院工作的经验,就向他们说当时韩国很贫穷,所以尽量多吸引海外投资。当时韩国政府实施了各种鼓励储蓄的方案,包括鼓励每个小学生开设存折,将著名演员等选为模范储蓄人并授予奖状等。为筹备国内资金,还实施了逆利率,使储蓄利率高于贷款利率。此外,制定外资引进法,建立外国人专用工业园区并提供税收优惠等。我向他们介绍这些具体事例,现场气氛立即转变。加纳政府官员详细询问了韩国的经验。过去很少有这样的高层政策对话。以与加纳进行的项目为契机,韩国将KSP项目范围扩大到了非洲其他国家及中南美国家。
我与越南总理Nguyen Xuan Phuc也比较有缘。他对韩国很感兴趣。我与他从2007年部长级会议开始交流,每次访问对方国就互相联系。他始终问我韩国是怎么做到的。他被任命为总理后,我今年8月访问越南再次见到了他。当时越南在里约奥运会夺得了参加奥运历史上首枚金牌,充满庆典氛围。夺得金牌的越南选手是韩国教练指导的射击选手。我对他说“祝贺越南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他说“这是(夺得金牌)韩国与越南合作的代表性成果。”
其实,2004年KSP项目出台后到现在,越南每年都有参加。目前在越南进行中的项目已超过50个,韩国与越南都认为对方是重要的伙伴。虽然过去韩国参加越南战争等,差点交恶的两国关系发展至今,觉得非常有意义,尤其对与越南的KSP项目感慨万分。
韩国前国务调整室室长尹大熙表示,“亚洲、非洲、中南美地区的很多国家对与韩国分享经济发展经验表示出兴趣,他们关心的内容也从过去的经济、金融为主逐渐转变到尖端科学技术等。”
-
KSP项目自2004年开始以来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进行,其中越南、缅甸、老挝比较积极。您认为他们为什么会积极参加?他们主要予以关心并愿意分享经验的领域是什么?
过去主要是以经济领域为主,不过最近逐渐发生变化。2004年KSP项目开始时参与的越南、柬埔寨、加纳等国家对韩国的进出口银行、出口振兴、证券交易电算系统等经济金融系统表示高度兴趣,通过与韩国的政策咨询对自国引进了类似的系统。他们最近还关注韩国龟尾电子通信研究所、始兴产业园区等包容企业、人力、研究开发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项目和为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保证制度等尖端产业培养方案。中南美地区也对与韩国进行知识分享项目很感兴趣,尤其关注科学技术领域。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对韩国的大德研究园区等科学技术发展项目表示很大的兴趣。
-
韩国在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分享经济发展经验。在开展合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也要分享失败与失误的经验。以越南为例,越南原是社会主义体系而后来接受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家,越南国民对此感到很骄傲。越南的女性发言权与女权很强,最近新任国会议长也是女性。非洲最早与韩国实施KSP项目的加纳,在英国殖民地传统下维持了高水平民主主义发展。如果不了解各国的特殊情况或发展领域的知识,只一味灌输韩国的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是不行的。
此外,还要考虑韩国实施经济发展计划的当时与现在的时代变化。过去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比现在还要宽松,韩国也由此得到了不少优惠。然而如今的情况比过去艰难得多。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方面独领风骚。我们不应该只顾宣传韩国的成功经验,不顾时代变化。
韩国前国务调整室市长尹大熙强调称,“韩国要通过KSP项目,与邻国不仅分享成功经验,也要分享失败与失误的经验。”
-
听说您在当公务员时最感到自豪的是签署FTA。您认为FTA在哪方面提高了韩国的品格?据说将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生效后,非成员国韩国的出口会减少,成员国日本的出口会大幅增加。您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以韩美FTA为例,我想如果不是当时就无法签署韩美FTA。其实,在准备过程中经历了很多问题。当时想与美国签署FTA的国家有25个。FTA瞄准的不仅是经济方面,而且还有韩国与美国通过协定磨合经济水平的意义。过去是制造业引领了韩国经济,但制造业工作岗位每年减少数万个。然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医疗、法律、会计、设计等服务领域工作岗位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岗位,韩国应注重服务业发展。考虑到餐饮业、住宿业等目前韩国服务业的水平,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反,美国拥有教育、医疗等世界最好的服务业领域,这对韩国有很大的启发。
我想,韩国应尽快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以服装产业为例,国内著名服装公司分别将生产工厂转移到越南,以避免因TPP原产地规定而受到损失。越南是TPP成员国。根据TPP原产地规定,在区域内交易的原材料被认为是国产的,因此可以享受关税优惠。不过如果韩国不是TPP成员国,韩国的制造业可能受到损失。FTA有重新协商,TPP也会有重新协商的机会。韩国最好在那个时候加入。由于不是创立成员,需要与TPP成员国一一进行协商,尽管如此还是要加入。
-
-韩国在短时间内从被援助国摇身变成了援助国,不少人认为韩国现在已在发达国家之列,不过还有人批判称,韩国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
在我看来,韩国是跨入了发达国家的门槛之上,但却还没能成为发达国家。因为还有许多未完成的课题。2005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第60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特别大会上,时任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曾提到过一位经济学者发表的比较加纳与韩国的论文。他说:“加纳和韩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都是新生独立国、农业国家、依存援助的经济体,但韩国现在已迈进发达国家的门槛。”并夸赞了韩国代表团。大家纷纷站起来向我和前总理韩德铢等韩国代表团送上了热烈掌声。
在韩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过程中有着无数课题。制度和意识层面就有很多,尤其可以举出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并不是企业或员工哪一方的错误,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问题。企业必须要改变对员工的根本认识。但因工资协商决裂就做出导致数万亿元经济损失的行为,这也是不可取的。希望双方都能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
尽管存在北核问题、世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S&P今年还是将韩国的信用评价等级从“AA-”提升到了“AA”,而且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为克服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今后也持续保持这样的评价,韩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优先重视哪些部分?
说实话,现在真是内忧外患并存。眼前的作业堆积如山,但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最为迫切。海运、造船、钢铁等过去引领韩国经济的主力产业正面临困难。这些领域里只依存政府资助、债务不断增加的僵尸企业,应果断地进行结构调整。还应解决四大改革(公共、教育、劳动、金融改革)和家庭负债问题。
工作岗位不足、家庭收入增长缓慢等现在面临的困难中,低增长也是问题。最终应该提高潜在增长率,但与过去相比,韩国经济规模已经扩大,因此无法期待短期内获得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生产力。而提高生产力最迫切的问题则是低出生率和高龄化。经济主体——人力资源枯竭会如何?为提高潜在增长率,需要改变对人口政策的认识,寻找低出生率的对策,成立移民厅等开始全新的移民政策。希望能够积极引进外国高级人才,积极推进朝鲜族、高丽人三代等海外同胞的国内移民。
-
全球都准备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政府也为韩国能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存活下来强调“结构调整”和“创意经济”。您认为在韩国经济中最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领域是?
我认为是独创技术和教育领域。韩国现在缺乏独创技术,虽然期待短期内实现技术发展可能性不大,但大家都在努力确保独创技术。
教育领域必须要有所改变。正如AlphaGo和李世乭的围棋对决,为继续培养出少数创新人才,必须要改变教育体系。目前的教育很难做到这点,移民政策也需做出转变。
-
气候变化是世界性课题,地球村的所有成员都无法在气候变化中独善其身。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度差别很大。您认为韩国在这其中该如何?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间更加积极地承担桥梁作用。过去,韩国收到的援助达600亿美元以上,韩国应铭记国际社会曾经给予的帮助。我在公共机关上班时,曾总管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以那时完成的框架作为基础,李明博政府树立了绿色生长旗帜。从京都议定书到最近的巴黎协定,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国际协议中最大的变化是,过去一直不包括在内的中国和印度也包含在此次巴黎协定中。韩国政府提出了(温室气体)38%减排案,未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为此,政府需要说服企业积极配合。
尹大熙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韩国应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到桥梁作用,并积极参与其中。
-现在的年轻人对社会持悲观态度,一味热衷于积累就业经验。您作为学者、高层官员,以及人生前辈,想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或人生方向是?
我觉得真的很遗憾很可惜。但回想过去,老一辈人经历了南北分裂等比现在更加黑暗、困难的时期。只是当时韩国社会处在经济生长期,所以在困难中也存在很多机会。但1997年的外汇危机后韩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企业大幅缩减员工雇佣。过去人们进入职场会认为那里自己是一生的职场,但现在却不是。
就算眼前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希望年轻人能到中小企业、中坚企业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抓住机会。工作能力归根结底就是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以我个人经验来看,语言是绝对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当你觉得需要的时候其实已经为时已晚。语言能力需要长期的努力。
美国新闻工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自己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中写道,“国家竞争力有两种。”也就是说,拥有多少能够快速使用键盘、很好地应用电脑的人和英语说得有多好,左右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英语和电脑能力即个人力量。
韩国从金大中前政府时期开始就树立了要成为东北亚金融枢纽的目标,但至今未能如愿。这是因为语言能力不够。相反,新加坡、香港却做到了这一点。英语不是外国语,而是国际语言。就算再辛苦,希望大家也不要放弃,继续加油努力。努力着努力着机会就会到来。在中东、美国等海外有着很多机会,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现象而感到气馁,希望大家具备看得更高、跳得更远的心态。
尹绍祯 Korea.net 记者
照片:全汉 Korea.net
记者
翻译:姜恩惠、金天香
arete@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