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州KTX站里的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庆州峰会大屏。韩宣网名誉记者杨诗薇 摄
韩宣网名誉记者
杨诗薇 来自
中国
2025年8月,距离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庆州峰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这座被称为“千年古都”的城市,正以低调却坚定的步伐,为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做最后准备。
雨幕中KTX列车呼啸而过,庆州站内外,洋溢着国际会议的氛围。候车大厅正对出口处,矗立着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赫然呈现“APEC 2025 KOREA”字样,于濛濛细雨中庄重醒目,成为了旅客抵达这座古都的最初印象。
旅游咨询台上,多语种的城市观光地图与峰会相关资料井然陈列,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路线、景点及交通问题。站外,灯杆上悬挂的峰会旗帜被雨水浸润着,轻轻飘荡,地面积水中则映照着它们斑斓的色彩以及过往行人的身影。
大雨中,庆州历史文化景区的大陵苑古墓静谧而生机盎然。韩宣网名誉记者杨诗薇 摄
雨水淋漓,庆州历史文化景区的氛围愈发幽静。大陵苑,新罗时代诸王的陵墓群得以完整保存,沉睡着历代君王和王族成员,共计有二十三座土丘墓冢。陵墓展厅内,金冠、耳饰、陶器和石雕在柔和的灯光下静静展示,诉说着新罗王朝的精湛工艺与昔日的辉煌。而“天马冢”更是引人注目,出土的金饰、马具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温润的光泽,仿佛延续着千年之前的尊贵气度。
瓢泼雨下,黄理团路青石板闪烁湿光。韩宣网名誉记者 杨诗薇 摄
在庆州古城的街区,黄理团路沐浴在雨丝雾气之中,呈现出一幅温柔而迷离的画卷。这条街道以其对新罗时代建筑风格和传统风貌的近乎完美的保留而著称,沿途可见低矮的韩屋,其屋檐线条简洁流畅,青瓦在雨水的洗礼下泛着点点光泽。
街道两旁的店铺多为茶馆和小吃店,部分商家将现代装饰巧妙地融入传统建筑框架。雨天,室内暖黄色的灯光透过木质格窗洒落在街面,倒映在地面汇聚的积水中,随风轻轻摇曳。茶香、糕点和煎饼的香气弥漫在雨雾中,与潮湿的空气交融,带来独特的感官享受。
黄理团路不仅是游客体验传统街区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传统工艺品店、特色餐饮和文化展示空间星罗棋布,使得这里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勃勃生机。
瞻星台雨中矗立,石面湿光映塔身,如梦似幻。韩宣网名誉记者杨诗薇 摄
位于庆州都市中心的瞻星台,被公认为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之一,它建造于新罗善德女王统治时期(632年至647年)。整座结构由362块花岗岩精确叠砌而成,总高度大约为9米,外观呈现独特的瓶状,内部为中空设计,这在当时方便了观测者攀登观测。石块的总数巧妙地象征着一年中的总天数。建筑结构自下而上逐渐收窄,最后向顶部微微扩张,完美地展示了古代工匠对于建筑力学的精准掌握。
东宫和月池坐落在庆州市东北部,是新罗王室在公元7世纪中叶兴建的别宫和庆典场所,旧称“临海殿”,月池则是人工挖掘的园林水景。整体设计依山傍水,展现了新罗时期皇家园林的建筑空间理念。1970年代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众多陶器、金属器、瓦片以及建筑构件,为研究新罗晚期的礼仪制度与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佛国寺松林低语,石阶青润光滑,瓦顶朱柱与金顶交相辉映。韩宣网名誉记者杨诗薇 摄
佛国寺座落于庆州市东北方向的吐含山腰,始创于新罗法兴王时代(公元528年),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也是韩国现存寺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刹。寺院建筑依循山体地势而筑,主体殿堂与塔庙顺应山形高低错落,多宝塔与释迦塔是其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寺庙建筑普遍采用青瓦盖顶、朱红色立柱与横梁,并辅以金箔装饰,体现了新罗时期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精巧。
庆州的古迹与都市交融,APEC标志在雨雾间低语着古城的历史与即将到来的盛会。韩宣网名誉记者杨诗薇 摄
八月绵绵的雨水,不仅为庆州这座古都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新画卷,同时也显现了城市在积极准备国际盛会时的独特韵味。像大陵苑、瞻星台、东宫与月池以及佛国寺这些历史悠久的遗迹,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庄重肃穆。古老与现代,在雨雾弥漫和水中倒影的交织下,相互辉映。石板路、庭院和湖面反射的光线与阴影,进一步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也为即将举行的APEC峰会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
*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xuaiy@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