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运动家安重根(左)与崔在亨。图片来源:独立纪念馆、独立运动家崔在亨纪念协会
韩宣网名誉记者
李松 来自
中国
距今110多年前的1909年10月26日,在我的家乡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随着火车站的三声枪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毙命。一代义士安重根(1879-1910)的赫赫威名被世人熟知。而令人遗憾的是世人只知道安重根义士,却不知道他背后被誉为西伯利亚暖炉的独立运动家崔在亨(1860-1920)。
崔在亨1960年出生于咸镜北道。由于饥荒,在年少时前往海参威,他是韩半岛最初前往俄国的留学生。勤奋的态度以及聪慧的头脑使他精通俄语,善于与人打交道。他在完成学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商,积累了很大一笔财富,同时也做上了海参威地区的郡守与地区的行政长官。但是出身贫寒的他没有吝惜来之不易得来的财富,反而非常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去资助韩半岛的民族独立事业。他没有在韩半岛上生活过很长时间,是血液里流淌的民族之魂促使着他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在他的资助下,生活在俄罗斯的韩人创办了同义会,《大东共报》以及多所韩人学校。
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胜利的日本取得了东北亚霸主地位,强迫大韩帝国签订了《第二次韩日协约》和《第三次韩日协约》。日本在汉城设立“统监府”,伊藤博文成为首任“统监”,大韩帝国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1907年,伊藤博文废黜光武皇帝,解散军队,强行缔结《七项条约》,高宗被迫让位给纯宗,但有国无军的皇帝只能忍气吞声听从日本统监“使唤”。军队的解散给爱国将士安重根莫大的打击,因此他决定去韩人比较多的俄国滨海州首府海参崴,加入当地的韩人青年会。
独立运动家崔在亨在俄罗斯生活过的地方。图片来源:独立运动家崔在亨纪念协会
1909年1月,在独立运动家崔在亨所在的克拉斯基诺,安重根等12人“断指明志”,宣布成立“断指同盟会”。安重根带头切断左手一截无名指,用带血的手指在太极旗上书写“大韩独立”4个字。其他11人也依次照办,义无反顾地切下自己的左手无名指一截。最后大家一起高呼:“大韩独立万岁!”。在这次断指盟誓的仪式上,安重根被推举为盟主。他们开始分头到俄国远东地区的侨民中,为重建抵抗日本侵略的义兵队伍积极开展工作。而这背后的经济来源都是由当时在俄国韩人界很有威望的独立运动家崔在亨所资助。甚至连当年安重根义士刺杀伊藤博文时使用的勃朗宁手枪也是由崔在亨提供的。
在安重根义士刺杀伊藤博文十年之后的1919年,大韩民国位于上海的临时政府成立,独立运动家崔在亨担当首任财政部部长。真的很难想象一位没有在故土生活过很久的人能拿出自己的全部资产去资助民族独立事业。而就在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年,崔在亨却非常不幸地遭到了日本军队的残杀,远东地区的抗日运动也随之受到了重创。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后人对崔在亨的记忆,至今在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独立运动家崔在亨的故事依然被人们世世代代所传颂。
位于中国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图片来源:国家报勋处
安重根义士是一代伟人,他的义举给韩中两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思想遗产。在两国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中不断闪耀光芒,推波助澜,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的东北亚和平发展事业中仍将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安重根义士的缘由所在,但是我们在记住安重根义士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并且给予他帮助的西伯利亚暖炉-独立运动家崔在亨先生。
2014年1月19日下午,位于哈尔滨火车站的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这座由候车室改造的纪念馆,外墙还原了100多年前哈尔滨火车站的旧貌。在纪念馆的一头,两扇落地窗直面火车站台,而悬挂在正中间的钟表上时间定格在了9点30分这一刻,因为在100多年前的那一时刻,安重根义士的三声枪响点燃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星星之火。
* 本文由韩宣网名誉记者撰写。韩宣网名誉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韩宣网一同分享对韩国的关注与热情。
xuaiy@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