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宣网首尔4月24日电(记者李智惠)今年是韩国光复80周年。国家报勋部3月17日指定了“韩国纪念之路”,这是一条串联独立历史遗址与地方景点的报勋巡礼路线。首尔共设三条巡礼路线,本文简要介绍第二条路线上的三处历史遗址,带您感受独立运动家的奋斗与奉献精神。
位于首尔钟路区的迪尔库沙由美国人阿尔伯特·泰勒于1924年建造。左图为住宅外观,右图为复原的客厅。韩宣网记者李廷佑 摄
深爱韩国的美国人之家——迪尔库沙
首尔钟路区社稷路2街17号的小山坡上,耸立着一栋古朴的红砖建筑——迪尔库沙。“迪尔库沙”源自波斯语,意为“快乐心情”,由美国人阿尔伯特·泰勒与妻子玛丽·泰勒于1924年建造。
阿尔伯特既是矿业经营者,也担任联合通讯社的通讯员,曾报道高宗国葬、三一运动及提岩里屠杀事件,并将真相传向世界。
1919年2月28日,即三一运动前夕,玛丽在首尔世福兰斯医院生下儿子。阿尔伯特在儿子的病床床单中意外发现了一捆《独立宣言书》。他立即撰写相关报道,并将宣言书交给弟弟威廉。威廉将其藏于鞋底,携带至日本,随后又将翻译版本寄往美国,使三一运动的消息得以传播至全世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关系恶化,朝鲜总督府于1942年驱逐包括泰勒夫妇在内的多名美国人。
尽管多次尝试回到韩国,但阿尔伯特于1948年6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最终未能如愿。玛丽遵其遗愿,于同年9月将其遗体运回,安葬在首尔麻浦区杨花津外国传教士墓园。
如今,迪尔库沙作为常设展馆对外开放,展出泰勒夫妇生平与三一运动相关历史。
李会荣纪念馆外观。韩宣网记者李廷佑 摄
为独立奉献全部家产的六兄弟——李会荣纪念馆
位于首尔钟路区社稷路6街15号的李会荣纪念馆,旨在缅怀李健荣、李石荣、李哲荣、李会荣、李始荣、李护荣六兄弟,为独立运动倾尽一切的壮举。
他们出身朝鲜名门,1910年国权丧失后,毅然变卖全部财产远赴满洲。虽有部分财产未能售出,但仍筹得40万元,相当于现今约600亿韩元。若按当今市价计算,其家产总值可达2万亿韩元。
李会荣用这笔资金在满洲创办了“新兴武官学校”,十年间培养出3500名独立军战士。1920年的青山里战役和凤梧洞战役的主力即出自该校。但由于日本的压制和财务困难,该校最终于1220年停办。李氏家族的全部家产皆用于学校运作与学生生活,最终陷入极度贫困,食不果腹。
李会荣在策划暗杀日本军司令时被捕,最终在严刑拷打下牺牲。六兄弟中,除五弟李始荣在光复后归国,其余皆先后病故、饿死或失踪。
李会荣六兄弟以全部家产创办新兴武官学校,培养无数独立军。韩宣网记者李廷佑 摄
左图为京桥庄外观,右图为临时政府办公厅会客室。韩宣网记者李廷佑 摄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最后的办公厅——京桥庄
位于首尔钟路区新门安路29号,现代化的医院建筑丛中,一栋西式古典风格的大宅格外醒目。这里正是光复后成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办公地的京桥庄,也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遇刺身亡的历史现场。
该建筑建于1938年,原名“竹添庄”,以前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命名。建筑由在日本殖民时期依靠采矿致富的亲日人士崔昌学所建。光复后,他将住宅提供给自中国重庆归国的金九作为临时住所。
金九将其更名为“京桥庄”,并设为临时政府办公厅,曾在此召开国务会议,此地亦为反对托管统治运动的重要据点。
1949年6月26日,金九在致力推动南北统一的过程中,于此遭陆军少尉安斗熙刺杀身亡。
现今,京桥庄作为历史展览馆对外开放。
京桥庄二楼窗户再现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遇刺当时的弹孔痕迹。韩宣网记者李廷佑 摄
jihlee08@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