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韩国文化财厅表示做酱将制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设项目。图为做酱过程中晒酱块。图片来源:韩国旅游发展局
韩宣网11月5日电(记者金惠麟 姜嘉熙)代表韩国发酵饮食文化的“做酱”将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文化财厅1日表示,用煮熟的豆做成酱块,发酵制造大酱和酱油的做酱过程将制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设项目。做酱从古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拥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世代传承下来,其制作过程可以窥见韩国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方法等,极具研究价值。
文化财厅介绍道,一个月前事先告知制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
韩国与中国、日本都有吃发酵豆酱的文化。据悉,从三国时代开始做酱吃。朝鲜王朝重视做酱,设置保管酱的“酱库”让专门尚宫做酱管理。
韩国的做酱方法首先把熟豆捣碎,制成酱块。晒酱块后,与盐水一起放在酱缸发酵一段时间,随后分离渣子和液体。其中渣子成为大酱,液体成为酱油。尤其发酵酱块可同时制造两种酱的方法较特别,这一点上与需要分别制造两种酱的中国和日本不同。
煮熟的豆做成酱块,与盐水一起放在酱缸发酵一段时间,成为大酱和酱油。图片来源:韩国旅游发展局
kimhyelin211@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