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尚北道安东河回村是保留韩国儒家传统与民俗文化原型的少有的地方。图为在芙蓉台俯瞰的河回村全景。

在河回村望到的芙蓉台。芙蓉台是受洛东江的侵蚀而形成的绝壁,登上那里可将河回村尽收眼底。
古宅与茅草屋坐落在矮石墙之间,山如屏风围着村庄,河水环绕村庄缓缓流淌……
朴素的传统村庄风景让人看着悠闲从容、心情舒适,可在安东市丰川面河回村看到。
这里因河水环绕村庄而得名“河回”,自古以来就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地形是入口窄、里面宽的“莲花型”,因而防御能力强,也没有洪水等自然灾害。朝鲜中期的实学家清潭李重焕(1690-1756)曾指出,住在海边不如住在河边,住在河边又不如住在溪边。他说若要在溪边生活,一定要选择靠近坡顶的地方,这样即使在乱世也能够活得长久。他认为岭南礼安的陶山与安东的河回是最符合这一条件的地方。一言以蔽之,河回村是适合居住的好地方。
丰山柳氏家门也看中了河回村的风水,代代居住在此形成了“柳氏村”。强调“忠”和“孝”的儒家文化体现在宗家与宗宅。儒家文化至今还在崇拜祖先,供奉灵牌,家人一起祭祀等行为有所体现。宗宅是指传宗接待的宗孙世代居住的家。

河回村全景。上图是河回村左边的樱花树一条街,下图的松林是为防止洪水、挡风而种植的万松亭。
河回村的代表宗宅有忠孝堂。忠孝堂是西厓柳成龙(1542-1607)的宗宅。柳成龙是丰山柳氏的代表人物,在宣祖时期曾担任领议政一职。他去世后,丰山柳氏子孙与弟子们为缅怀他的德才建成了忠孝堂。此外,柳成龙的哥哥,朝鲜中期的文臣谦唵柳云龙(1539-1601)的宗宅养真堂也位于河回村。
在河回村,除宗宅外还可以看到相关遗址,如玉渊精舍,这里是柳成龙辞官后写下回顾壬辰倭乱(1592-1598)之书《惩毖录》的地方。

柳成龙死后,后辈们为追慕柳成龙的德才而建立的忠孝堂。

柳成龙的哥哥谦唵柳云龙的宗宅,养真堂。
河回村的古宅与茅草屋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美丽的一幅画,如实展现出韩国传统居住文化。村中心有着600年以上树龄的榉树与三神堂,每年正月十五日会举行祈求村庄平安的“洞祭”。三神堂是供奉主宰孩子出生于健康的三神奶奶的民间信仰场所,与其他村落的房屋朝南或朝东不同,河回村的房屋都朝向河水,因而方向各有不同。旧韩末,这里居住着350户人家,目前共有127座房屋。其中12座房屋被指定为宝物及重要民俗资料。

在河回村,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韩屋古宅及茅草屋与整齐的石墙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河回假面是仅在河回村能看到的特殊的文化遗产。韩国的假面大部分用瓢或纸制作,假面舞剧结束后一般都烧毁处理。可河回假面是坚固的木质假面,被长期保存了下来。据说,在高丽中期一个姓许的青年得到神的启示制作了河回面具。目前传承下来的河回假面有童女、破戒僧、两班贵族、书生、屠夫、老奶奶等9种。在河回村的河回别神假面舞演出场可以观看河回假面舞剧。

河回别神假面舞是为了让神高兴的舞剧,内容主要是调侃两班贵族、书生等朝鲜时代的既得利益阶层。

河回假面舞剧的演员向观众搭话。

用赤杨刻制的河回假面的制作过程。
河回村的文化历史价值已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河回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决议指出,“河回村是传承韩国人传统生活的空间,又是居民们代代生活下去的‘活着的遗产(living heritage)’。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韩国人生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卓越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传统建筑的协调安排与传统的居住文化很好地展示出朝鲜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独特的儒家两班文化。”
尹绍祯Korea.net记者
照片:魏宅焕Korea.net记者
翻译:姜恩惠
arete@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