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际市场》正在温暖年底的韩国社会。
17日上映的该片以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韩国社会为背景。24日,观众人数已突破230万人,位居票房排行第一位。有分析称,片中反映出的当时的生活状况与时代背景是影片受到欢迎的秘诀。
虽然这部电影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真实的时代背景让人们产生了共鸣。故事开始于1950年12月朝鲜战争时期的兴南大撤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凶猛攻势下,联合军从咸镜南道咸兴大规模撤退。选择摆脱共产政权南下的主人公一家试图从兴南码头逃走。
数万名难民登上了美军军舰,经历了离别的悲痛。主人公在登船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与父亲及小妹妹的离别。
身无分文的主人公一家来到了韩半岛南端城市釜山,在国际市场里干过各种杂活儿。为了养活一家人,主人公在上世纪60年代前往德国当了矿工。三年合同期间,他一直努力工作,并带着一大笔钱回到了韩国。在德国工作期间,他与在那里当护士的女主人公相遇,并结成了夫妻。回国后,他们买了一套房子,开始了一家人的生活。
为了给妹妹筹学费选择前往德国当矿工的德洙(音)与派德护士英子(音)见面的场景,二人最终结成了夫妻。
派德矿工与护士相互交流,寂寞时相互慰籍,其中很多人都结成了夫妇。
德洙(音)在德国当矿工时遇到了矿山事故,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实际上,德国是当时韩国年轻人羡慕的对象。许多二十多岁的韩国年轻人前往德国当矿工、护士和助理护士。韩国派德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963年12月21日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韩国的派德矿工人数为7936人,派德护士与助理护士人数为11057人。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为妹妹结婚需要用钱,德洙(音)又去当了越南战争物资运输工。他在越南时腿部中了枪伤,留下了终身残疾。回国后,德洙在国际市场开了一家销售外国商品的商店。
虽然不是真人真事,但是朝鲜战争、派德与派越是现在70岁左右的韩国人都共同经历过的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上世纪80年代实现的离散家属团聚“装饰”了该片的结尾。在KBS电视台的节目上,德洙(音)与1950年在兴南分开的小妹妹重聚,有评价说该场面将当时的气氛真实地重现了出来。
导演尹齐均表示,该片是对在艰辛时代打拼过来的父辈们的献词。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家人的故事,但是其中蕴含了朝鲜战争、外国工作、离散家属团聚等一系列韩国现代史的内容,这部影片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韩国多家报社的记者都对电影《国际市场》的人气进行大幅报道。
电影《国际市场》海报
Korea.net记者 魏宅焕、尹绍祯
whan23@korea.kr
图片来源:《国际市场》Facebook、Nave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