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究小组开发出稻谷防冻栽培技术。
极地研究所和延世大学研究小组成功从南极植物中提取分离出可抵抗严寒天气的遗传基因,这尚属世界首次。1日海洋水产部发表声明说,研究组将防冻遗传基因作用于稻谷上,使得稻谷抵抗严寒的能力提高了5倍。
研究组从2011年开始对能够在极寒气候中生存的南极固有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南极发草中存有的能够抵抗低温的遗传因子‘DaCBF7’。
哪怕是在夏季,南极的冰也从不消融,而且还有极夜、极昼、强烈的紫外线等情况存在,完全不适合植物生长。在这里,开花的植物只有南极发草和南极漆姑草等两种而已,最近随着地球变暖,这两种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生长在南极世宗科学基地附近的南极发草。
在南极发草的主要生长地——南极巴顿半岛,夏天的平均气温大约在0℃-4℃左右,由于还刮着每秒时速达10米左右的大风,因此体感温度还要低得多。最适合这种植物声场的温度为13℃,但该植物适应能力超强,甚至在0℃的环境下也仍能保持30%的光合作用能力,它具有能够防止细胞损伤的防冻(防结冰)蛋白质遗传基因。
将南极发草遗传基因DaCBF7引进稻谷的试验结果显示,这些稻谷与在摄氏28度环境下生长的普通稻谷的外形和生长速度都没有区别。但是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则大大提高。在特别容易引起严重冻害的摄氏4度环境下,将两种稻谷放置了8天的实验结果表明,普通稻谷只有11%幸存,但经过遗传基因改造的稻谷的生存率为平均54%,最高甚至达到了79%。这实验充分证明了DaCBF7遗传基因能够显著增强稻谷的防冻能力。
在低温适应实验中,遗传基因变异型稻谷(右)的生存率比普通稻谷(左)平均高出5倍左右。
极地研究所的李星石(音)博士表示“发现了可以防止植物受冻地遗传基因资源(DaCBF7)”,“将这种遗传基因引入普通的稻谷里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稻谷的防冻能力增强了5倍”。 相关研究结果刊载于植物学领域专业学术刊物‘Plant Science’网站。 (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689452)
Korea.net记者林在彦
图片提供:极地研究所
jun2@korea.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