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以后,西欧美术的主要主题从神话、宗教逐渐转变为刻画现实的生活,其中有位专门描绘农民们的日常生活的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oancois Millet, 1814-1875)。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拉开了印象派兴起的’现代主义‘的序幕。
本月25日开始在首尔松坡区奥林匹克公园的Soma美术馆举办’米勒,现代主义的诞生‘展览,展现以疲乏的农民生活为主题创作的米勒的艺术世界。作为全世界收藏米勒作品最多的波士顿美术馆曾经在去年纪念米勒诞生200周年,为此次展览足足准备了四年。
此次展示的作品有最早被韩国人熟知的米勒的代表作‘播种者’,还有‘种土豆的男人’、‘收获者的午餐(Ruth and Boaz)’、‘牧羊少女’等64件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和米勒一样在巴比松(Barbizon)和枫丹白露(Fontainebleu)活动的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泰奥多尔·卢梭(Theodore Rousseau)、以及深受米勒影响的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等的作品。
‘播种者’是18世纪在法国大革命中引起巨大影响的作品。画了一位顶天立地、身着红蓝短衫的青年农民,迈着雄健的步伐,在夕阳下撒播种子的英雄形象。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van Gogh)根据米勒的’播种者‘作品,采用相同构图、相同题目模仿的油画作品多达6件。
米勒的作品‘种土豆的男人’以圣经为参考进行了构图,描绘了法国的笃实家庭的样子。
打破传统、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作品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从试图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创作作品这一点来说,米勒是现实主义艺术的起点。值得一提的是米勒在画布上体现了光的效果,揭开了印象主义的序幕。
米勒直接体验了巴黎南部巴比松那未被玷污的自然,近距离地观察了农民的真实生活。柯罗、卢梭、莫奈等画家共同形成了‘巴比松画派’,作为自然主义美术,他们对之后风景画成为独立的艺术类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牧羊少女’是以平原为背景,刻画了一位在牧羊的同时用羊毛纺线的年幼少女。
米勒在作品‘收获者的午餐(Harvesters Resting)’(Ruth and Boaz)画出了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们安宁的一面,描绘了旧约圣经路得记里的场景。
此次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在欣赏米勒的艺术世界的同时还能观察出巴比松的变化。展览将一直延续到5月10日。
乘坐8号线到梦村土城站下车,从1号出口出来就可找到Soma美术馆。可拨打电话1588-2618,或登陆网站 (
www.milletseoul.com)에了解与此次展览有关的详细信息。
Korea.net记者林在彦
图片提供:波士顿美术馆 © 2014 MFA, Boston
jun2@korea.kr
在‘搅黄油的年轻女人’(上图)和‘缝纫课’作品中反映出乡村特有的家务元素。